老夫妻搭窝棚捡垃圾为生寻失踪精神病儿子17年

2013年01月25日08:19  晶报
张连华把拣来的饭菜加热后再吃。 张连华把拣来的饭菜加热后再吃。
张勇在部队服役时的照片。 张勇在部队服役时的照片。
这个本子上张连华记了上千个电话号码,都是流浪人员家庭的,只要有线索他就帮人家联系。 这个本子上张连华记了上千个电话号码,都是流浪人员家庭的,只要有线索他就帮人家联系。
张连华夫妇自己做的寻子广告牌。 张连华夫妇自己做的寻子广告牌。

  晶报记者 邹玮/文 张国防/图

  18年前在山东济南军区当炮兵的张勇突患精神分裂症,被迫退伍回家养病,为了避开安徽界首老家乡亲的异样眼光,其父张连华只好带着张勇来深打工,但是张勇一次病发从大冲离家出走,几天后张连华在福永找回了儿子,本可将儿子领回家,他们却在南头关无奈地“分道扬镳”。为了找回儿子,张连华夫妇俩靠捡拾废品为生,一直留守大冲,在妻子唐秀英心中,儿子依然活着。他们蜗居的“家”多次遭有关部门工作人员清理,但他们无怨无悔,这份坚持一直持续了17年。

  搭棚捡废品只为寻病子

  近日,新浪网友“槛外江山”的一则微博引起了网友的关注,其内容是:有一对祖籍安徽界首的老夫妻在南山科技园白石路边搭建窝棚,他们以收废品为生,但留守该处是为了寻找17年前走失的儿子。网友“槛外江山”想通过微博让大家共帮老人寻子。微博发出后,前天受到了安徽阜阳当地媒体的关注。

  昨日中午,晶报记者驱车来到南山白石路风华科技大厦路段,人行道上的绿化带插着一块寻人启事木牌。张连华夫妇俩在绿化带上开拓了一片属于自己的“家”,而这个家仅是由一把遮阳伞、塑料薄膜、简易帐篷依靠大树搭建而成,记者在这个“家”里看不到一件像样的家具,帐篷内的单人床被张连华那一大堆治疗心脏病、骨痛的药品杂乱地占据着。

  “家”里有一条狭窄的通道,但已经堆放了各类废品杂物,然而这对于张连华夫妇而言是一种财富,他们需要这些财富“安居”寻子。晶报记者弯腰钻进通道,“家”里生火做饭的炉灶内还存放了未吃完的剩菜。由于未通电通水,他们很少洗浴、洗衣服,“家”里收养的三只流浪狗、一只流浪猫就是张连华夫妇最亲密的邻居。

  对这个“家”,夫妇俩已感到些许欣慰,因为这是他们住的时间最长的“家”,而在以前,因重大节日、活动,夫妇俩因乱搭建影响市容,他们的“家”就会遭到城管、民警拆迁,为此他们已经搬“家”无数次。他们只想能留守大冲,因为唐秀英担心儿子万一回“家”找不到他们。

  儿子当兵患精神分裂症

  14时许,与“家”仅一墙之隔的工地内,打桩机发出阵阵刺耳轰鸣声,地表在颤抖,但这一切丝毫不影响张连华、唐秀英夫妇俩操着浓重的安徽阜阳口音,向晶报记者诉说他们寻子的艰辛。

  朴实的张连华今年68岁,话匣子刚一打开,他就不停地用手掌的厚茧去抹平残留在褶皱脸上的泪水,他太需要倾听者,“我们一家来自安徽界首,育有一儿一女,儿子叫张勇,1972年出生,1990年到山东济南军区即墨入伍参军,1994年下半年回家探亲时,儿子的精神行为十分反常,不听我的话,还经常说头疼;别人都以为我儿子性格不好,脾气暴躁,其实后来经精神病院医生检查后证实,我儿子是患了精神分裂症。”

  探亲假期很快就结束了,为安全起见,张连华亲自护送张勇回部队,途中张勇行为又现强烈反常。“回部队后,儿子精神病又犯了,打砸宿舍的物品,但部队领导并不认为儿子有病;直到1995年12月,儿子退伍回家。”重新站在张连华面前的儿子,仅随意地身披一件军大衣,而随身物品均被张勇沿路丢弃。

  南头关一别未再见

  张勇的病症很快就在村里传开了,各种闲言碎语充斥着张家,更令张勇当时的女朋友倍感压力。

  张连华于是便萌生了来深边打工边照顾儿子的想法。“到大冲不久,儿子在老家医院买的药吃完了,重新买另一个品牌的药物,儿子却认为药不对,不吃,病情就开始加重,嘴里还唠叨说,‘我完了,我完了’,‘我不坑她,我不坑她’。”张连华至今依然清晰地记得儿子离家出走的日子——1996年2月24日:当时正是春节,外出一天半的儿子终于回到大冲,他没有和父母说去了哪里,随后,张勇又抽身离家。

  看着春节将尽,却依然不见张勇回家,夫妇俩开始焦虑,他们召集几位好心老乡沿着107国道往福永、松岗方向寻找,在张勇走失的第四天,张连华终于在福永找到了他,“当时儿子蹲坐在路上的水井盖边沿上,他连续4天没吃喝,嘴唇裂了,脸色青白,我急忙买来苹果、饮料给他吃,叫他跟我回家,但他不听我的话。”张连华求助警察帮忙,在回大冲的路上,张勇情绪异常,并打砸警车车窗,民警无奈地只好在南头检查站将张家父子请下车。

  “当时天都黑了,我劝不动儿子,只好往他手里塞50元钱。”但张勇没有接住钱,不顾父亲在哭泣中哀求,发病的张勇在夜色中渐行渐远。

  寻子期间救助多名流浪者

  由于常年在外奔波,风餐露宿,张连华夫妇俩的身体已落下多种病根。如今他们只能在捡拾废品时,留意路边的每一位流浪人员,每一份寻人启事,但大多数时候都是失望而归。因南头关那次轻易地放弃了儿子,令张连华内心十分自责,如今,夫妇俩用另一种大爱行为去感化、召集更多的人去关爱流浪人员。

  “7年前,我在科技园北区看到一名流浪汉,头发都粘到了一块,胡子很长,皮肤乌黑,很难看清相貌,张勇走失时只有25岁,考虑到这些年他的变化也很大,在不敢确认是我儿子的情况下,我报警求助亲子鉴定,但流浪汉不愿意,情急之下还说了几句广东话,口音不是张勇的。”但张连华不死心,给这名流浪汉送去被子、食物,后来确定流浪汉不是张勇,他才继续到他处寻找。

  6年前,在南头关又遇到一名年轻露宿者,很像张勇,张连华又报警求助,在南头派出所,该露宿者写下了自己的名字“赖明思”以及家里电话,他来自河源连平三角镇白石村。张连华迅速致电赖家人,但是当赖家人赶到深圳时,因赖明思拒绝救助站的帮助,又消失得无影无踪。

  张连华自称还帮助不少流浪人员回家,其中让张连华印象最深的是,来自湖北洪湖的年轻流浪汉在接受他的救助后,流浪汉竟然卖掉了张连华的三轮车,“很多天后小伙子饿着肚子跟我再见面时,向我道歉,我没有怪他,后来我看到了他家人贴出的寻人启事,很快这个小伙子回到了家里。”在张连华随身携带的一个小本子中,记录了许多流浪人员和寻人启事的信息,这就是他在寻子途中帮助其他流浪人员的最好证明。

  张连华认为,自己是主动关爱流浪人员,如果儿子也是流浪人员,希望也有人能够像他一样在寒夜中给予儿子一丝关爱,这样距每一位流浪人员回家的时间就不远了。

(原标题:六旬老夫妇住窝棚捡废品 寻失踪病子17年)

分享到:

猜你喜欢

换一换

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

保存  |  打印  |  关闭
  • 新闻朝鲜宣布正计划进行第三次核试验
  • 体育澳网-李娜横扫莎娃 第3次进大满贯决赛
  • 娱乐甄嬛传“贱人就是矫情”整晕老美字幕组
  • 财经收入分配改革方案进会签阶段 或3月出台
  • 科技联想CFO:可能收购RIM已展开谈判
  • 博客李银河:中国为什么会出现信任危机?
  • 读书毛泽东为啥一定要送子抗美援朝
  • 教育中国留学生哪些问题最让老外看不惯
  • 育儿新西兰牛奶发现有毒物质或打击乳品行业